顶点新闻网

年产量不到两架 俄军用运输机发展仍未走出困境

2022-04-09 19:05:01

电影猎狐者值得吗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19.html

近日,俄罗斯最新生产的一架伊尔-76MD-90A大型军用运输机完成下线并准备展开相关的飞行测试,预计今年年底交付空天军。

现在,伊尔-76MD-90A年交付数量不到两架,这反映出俄罗斯航空工业近年来在军用运输机发展上依然未走出困境,亟待突破。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世界大型军用运输机领域的后起之秀,自主研发的运-20已经实现大批量生产,而且综合性能也优于伊尔-76MD-90A。

曾几何时,苏联曾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用运输机强国,无论是型号数量、飞机性能还是服役规模都足以与美国比肩。而如今,俄罗斯航空工业连完全自主设计生产新一代军用运输机都难以完成,即便是伊尔-76MD-90A这样原有型号的改进型,其年产量竟然不到两架,令人唏嘘。

新生产的伊尔-76MDP-90A大型运输机。

航空工业体系分崩离析的后果

在冷战时期,苏联为了与以美国为首的强大北约集团进行对抗,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完善且庞大的航空工业体系,包括了大量设计局、基础理论研究机构以及制造厂等单位。其中,苏联航空工业的大部分科研生产单位在俄罗斯境内,此外还有一部分分散在其他加盟共和国内,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

而且,苏联航空工业在布局上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将负责飞机、航空发动机研发的设计局与负责批量生产的制造厂分离,甚至相隔很远。比如,主要设计研发运输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位于乌克兰基辅,而生产安-124“鲁斯兰”重型运输机的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工厂却远在1300公里之外的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同样,伊留申设计局位于俄罗斯莫斯科,而负责生产伊尔-76大型运输机的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更是远在2800公里之外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当然,在具体哪些航空工业单位分布于哪些加盟共和国的问题上,苏联政府高层也是有一定的“私心”——负责核心设计研发的设计局以及核心部件生产制造的工厂大部分都留在了俄罗斯,只有安东诺夫设计局、进步设计局以及马达西奇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等少数重要单位留在了乌克兰。而余下的十多个加盟共和国境内基本上都只有大修厂或者零备件生产厂、组装厂。

这样的航空工业体系布局自然是考虑到了一旦与美国爆发全面战争,不至于过于集中而导致被“一窝端”。不过,到了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分遗产”的时候,却形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尽管俄罗斯作为“大哥”分到的航空工业单位以及机构最多,但依然是残缺不全,甚至留下很大空白的。之前同在苏联旗下各个加盟共和国可以在统一的领导下通力合作,而各自独立后,俄罗斯与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合作就成了国家间的行为,彼此都从自身角度和利益出发,徒增了很大的阻力和障碍。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05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34架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和4架伊尔-78M空中加油机。但是,当时俄罗斯并没有独立生产这两种飞机的能力,只能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合作。此时,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在1996年下线最后一架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后,就已经全面停产。

换装了新型发动机的伊尔-76MDP-90A大型运输机性能有所提升。

如果要重开伊尔-76MD和伊尔-78M生产线,乌兹别克斯坦表示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对工厂进行翻修改造才行。对此,俄罗斯表示不愿承担这笔费用,而是全部由中方支付。但是,这时中俄已经签订了合同,支出这笔额外的费用中方也绝不可以接受。此后,中、俄、乌三方就重开生产线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这笔合同也就此终结了。

这一事件的后续影响也是非常大的。首先,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失去这笔大单后,再也无力继续维持下去,最终在2010年彻底破产。如今,这个工厂已经被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系统接管,改名为塔什干机械制造厂,基本上已经丧失了航空制造能力。

俄罗斯方面通过这一事件也深刻认识到,虽然伊留申设计局(如今已经改组为伊留申航空联合体股份公司)拥有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但是没有配套的工厂来承担飞机的生产制造工作,也是万万不行的。

当时,俄方曾经向中方建议不再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契卡洛夫飞机制造厂订购飞机,而是将本国旗下原本负责安-124“鲁斯兰”重型运输机生产的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工厂进行改造,转产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和伊尔-78M空中加油机。不过,这一做法同样需要大量改造资金,而且等待时间比较长。最终,中方没有接受这一提议。

此后,经过全面整合的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在体系布局规划中,确定了将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工厂作为今后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主生产厂。该厂在停产安-124“鲁斯兰”重型运输机后,曾经与伊尔库茨克航空厂联合生产过MS-21中短程干线客机,还担负了俄罗斯现役伊尔-76系列运输机的大修工作。直到2015年,航空之星-SP飞机制造工厂才完成了转产准备工作,投入到伊尔-76的最新改进型号——伊尔-76MDP-90A大型运输机的试制中。此时,距离当初中俄签订采购合同已经过去了10年,而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运-20大型运输机早在2013年就完成了首飞。

准备交付的伊尔-76MDP-90A大型运输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顶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