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22:04:02
文/檀所长
连续大跌之后,这两天A股终于消停了不少,很多股民们总算回血了。
再惨烈的行情,只要没有系统性的风险,那么物极必反是迟早的事。
在周二的文章中,所长就和大家指出过,对于经济数据的预期导致部分资金提前出逃。
这两天9月的经济数据如期公布,差不多也和我们此前所预计的差不多,确实还不能说有多乐观。
既然短期的预期已经兑现,那么下阶段就该回到原来的节奏了。
目前来看,阶段筑底的迹象已经愈发明显,随着三季报的陆续披露,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新的改变。
三季报要小心一个问题
今天的盘面有件事可能让不少股民一头雾水。
锂电行业的大牛股,江特电机,昨晚三季报业绩同比增长了近10倍,而今天开盘股价就一字跌停,最终以跌停价收盘。
业绩暴增十倍还被砸跌停,这种事情虽说不是没有,但也算是比较少见的。
加上前几天恩捷股份业绩大好仍被机构砸跌停,相信有些人已经开始担心,锂电行业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是得从江特电机的这份三季报说起。
江特电机虽然前三季度的总体业绩增长达到了同比1066.33%,但是将三个季度的业绩单独来看,其实就没那么好了。
分开来看,江特电机的业绩高点其实是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都是环比下降的,扣非净利润的环比降幅更是超过了35%。
从公司的营收结构来看,江特电机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电机,三分之一的收入来源于碳酸锂。
公司的电机业务相对稳定,主要的增长就来源于碳酸锂。
此前江特电机能成为大牛股,正是因为市场对其碳酸锂业务的增长有着非常高的预期,都期待着锂价暴涨带动公司业绩也同步暴涨。
上月的文章中,所长和大家讲过,三季度全球锂价仍然在快速上涨,并且还根本看不到天花板。
在这一背景下,三季度锂价远超二季度,那么理论上来说,江特电机的业绩也应该同步增长才对。
同时在这份报表中还能发现,公司的存货较年初增长了近32%。
那么结合起来看,江特电机的产品要么就是卖不出去,要么就是故意囤货藏业绩,三季度业绩环比下滑,绝对不是好事情。
因此,才导致了这家公司今天开盘跌停的惨状。
所长专门分析这家公司,也是想从这个案例给大家提个醒,由于经济周期的问题,三季度不少公司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情况。
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就将到来,大家在看眼花缭乱的业绩时,千万要学会甄别。
集体减持军工怎么了?
聊完三季报,再来谈谈一个最近被密集减持的行业。
最近一个多月来,军工行业可谓是熊途漫漫,不少公司都跌得相当惨。
而就在前两天,军工行业又雪上加霜,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发布了减持计划。
一时间又是一片恐慌,大家都在担心军工企业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不过所长认为,被集体减持之后军工可能已经迎来了最后一跌,短期反弹可期了。
当然,这话最好是在减持公告发布的当晚说,不过现在说也无妨。
中航工业集团这次减持涉及的总金额超过37亿元,结合此前集团发布的混改三年行动方案和定增等一系列操作,其实可以理解为集团正在酝酿一场大的改革。
国企改革的逻辑此前也和大家介绍过,明年将是三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各大央企巨头的动作不会少。
更重要的是,对于军工行业来说,近几年的景气度和确定性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水平了。
今年A股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报,三家军工主机企业在一个指标上傲视群雄。
在合同负债/营收收入这一数据上,洪都航空、航发动力和中航沈飞分别位居整个A股的前三位。
合同负债类似预收账款,并且比预收账款的确定性更高,反映的是公司订单的充沛和行业的景区程度。
而合同负债和总收入的比值越高,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空间就越大。
具体来看,洪都航空今年中报的合同负债达到了72.94亿元,环比增长35586%。而公司中报的总营收是26.91亿元,还没有合同负债多。
也就是说,公司未来有望收到的账款可能会使公司的营收大幅增长,航发动力和中航沈飞也是类似的情况。
不仅如此,这三家军工企业都是下游的飞机及发动机生产商,他们的订单大增,就意味着上游的原材料企业也必然需求大增。
多造几架飞机,原材料的需求必然是同步增长的。
因此,整个军工行业的确定性其实是非常高的。
潜在的问题还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三、四季度的增长放缓。一旦度过这个阶段,重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成交额骤减千万注意
最后再聊聊整个市场本身吧。
这两天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港股已经休息了两天,A股的北向资金也就同步休息了。
13日是因为台风,14日是因为重阳节。
不出意外,周五还是得回归正常了。
这两天有个说法就是部分资金趁着外资不在做反弹,等着外资回来让他们接盘。
当然,外资不傻,只不过这两天少了一部分砸盘主力,确实会轻松很多。
而也正是因为外资不在,A股的总成交也在迅速下滑。
之前连续两个月破万亿的A股,本周四天都没能破万,可谓是冷清了不少。
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北向资金对A股的影响确实不小。
成交量不足的A股,机会总会少很多,更别说连续大涨了。
因此目前我们只能先抱着震荡筑底的心态,千万不要妄想立马就反弹回节前的高点。
总的来说,陆续披露的三季报仍将成为近期机会和风险的主导因素,而两市总成交额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点。
反弹能持续多久?各位对此行情有何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区交流分享。
--END--
作者:檀所长编辑:灰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