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新闻网

发力国际合作 常州“十四五”GDP进入万亿

2022-02-28 19:01:02

  10月12日,常州年度的经贸洽谈会收官,共有27个产业投资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总投资约630亿元。

  这一投资总额是近年来的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签约的外资项目占比达一半,外资投资额也创下了近几年之最。当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8家在常州投资了119个项目,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422亿美元。

  2020年常州实现经济总量7805亿元。常州代市长盛蕾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十四五”期间将聚力打造国际合作高地,有效激发出国际合作园区“金字招牌”,推动外资、外贸、外经提质增效,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业态。

  目前,常州有4家园区被认定为江苏省级的国际合作园区(平台),获评数在江苏省内排第一。其中,中以创新园、中德产业创新园成为了国家间合作项目,前者更是中以两国政府唯一共建的园区。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尤其是外资引进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好国家间的合作园区?

  常州将国际合作园区定位为开放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从分工上看,突出了两个主题,即创新生态进一步聚焦以色列,智能制造进一步对标德国。

  常州市商务局局长石旭涌表示,一方面,将全力开展中以科技、产业对接,更多引进和利用以色列的先进技术、人才团队,继续推进中以“共建计划”,聚集两国之间更多的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新工科学院等创新载体平台等建设,提升区域科创能力水平,利用新型创新平台逐步融入以色列以及全球科创创新网络;第三,则是利用国家层面赋予的两国政府之间的国际合作优势,学习借鉴以色列在创新生态上的先进理念、经验、体制机制等,结合常州的实践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复制推广。

  而和德国的合作,则是江苏省级层面赋予常州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任务。“十三五”期间,常州有76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占江苏全省的13.6%。从经济结构看,常州实体经济强,隐形冠军多,这与德国较为类似,并且拥有能源汽车、机器人、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等对德合作基础好、契合度高的产业集群。因此,利用好中德合作平台,可更好推进本地的智能制造产业。除去继续大力引进德国优质项目、技术、人才等国际先进要素外,这一平台合作的主要抓手在于利用常州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重要机遇,深度借鉴和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之路,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因此,常州提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上,要深化对德投资合作,鼓励本土企业到德国开展并购重组,优化产能布局,扩大市场渠道。

  常州市商务局局长石旭涌表示,目前常州的人均GDP达到2.2万美元,7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8000亿元,与城市经济总量相当,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阶段,企业层面需要高层次海外市场、海外资源和海外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

  从政府层面看,鼓励企业“走出去”着重从品牌、产能、研发等3个层面进行。在研发领域,则大力支持本土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鼓励设立海外研发基地,以获得企业急需的高级要素。

  “一是搭建全市的走出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园区,三是积极争取部省对外投资的项目。”常州市商务局局长石旭涌表示,总体上是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在境外建设一批集生产、研发、仓储、物流、融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平台载体,努力形成常州布局全球的双向开放网络体系。

  此外,作为对创新和智能制造的撬动方法之一,常州在经洽会期间发出了首期规模100亿元的“常州龙城科创发展基金”、60亿元的“常州天使引导基金”等,以1:4撬动各类社会境内外资本,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形成2000亿元的创新投入局面,促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据了解,常州将在未来5年内完成GDP过万亿的目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快速拿学历30天出证 https://www.szhksh.com/a/1030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顶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