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新闻网

毛主席审阅九大名单,看到一个名字,当即拿笔划掉说道:不够资格

2022-01-18 01:39:02

免费福利看看在线看最火影视 https://www.fulikk.cc

1955年9月,在开国授衔仪式的前夕,一份共和国首次军衔授予人员的名单递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而当毛主席阅览到拟定授予上将军衔的名单时,却重点在一个人的名字下方写下了这样的批示。

“此人骄傲自满,宜授中将”

就是这简短的一句话却让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工作人员犯了难,上将的评定标准早已定好,而名单中的人选也都是经过多方考虑最终结果。

要论资历,这个人是参加过麻黄起义的老红军;论战功,此人曾指挥部队拿下了济南战役的最终胜利;而要论职位,这位可是志愿军第9兵团的司令员。

无论是从资历的深浅还是如今职位的高低,这个人完全配得上一个“上将”军衔,可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坚决地将其删掉呢?这个人究竟是谁?他最终被授予的军衔真的只是“中将”吗?

顶撞上司的“倔驴”

王建安生于1907年11月8日,本名王见安,他的老家是湖北省著名的“将军县”——黄安县。当年徐向前元帅的那句“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说的就是这个黄安县,这里也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王建安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为了能给家里赚点糊口钱,还是少年的王建安就已经给地主打起了短工。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苛刻,但是王建安依然对学习抱有热情,在地主家打工期间,他常常偷学三字经,这久而久之王建安也就学会了识文断字了。

1924年为了讨生活,王建安背井离乡来到了武汉,并在这里当了兵,成为了吴佩孚部队的一员。三年的军旅生涯让王建安的意志得到了磨炼,同时也让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1927年8月王建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是年11月他随大部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麻黄起义”。

1927年11月13日,在潘忠汝、戴克敏等人的指挥下,三万农民自卫军与义勇军向黄安县城发起了进攻。

那一年,20岁的王建安怀着一腔热血站在了起义军的队伍中,冒着国民党守军的枪林弹雨,王建安毫无惧色,他手持短枪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了黄安西北城的城墙。

麻黄起义结束后,由于在战斗中有过突出表现,王建安成为了工农红军第11军的一个小班长。

在此后的岁月中,王建安跟随着队伍走南闯北,在一次次的刀光剑影中他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33年,王建安成为了红30军88师的师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王建安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参与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了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鲁中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十多年的沙场驰骋让王建安成为了一名战功卓著的革命将领,同时也养成了他直来直去的暴躁脾气。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安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线兵团副司令员。

有一年,王建安作为司令长官参加中央举行的军事会议,而在会议上脾气暴躁王建安与自己的上级——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发生了口角。

两人因为战术上的分歧争的是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在座的其他长官都劝双方消消气,坐下来谈,可谁成想王建安就是那种越劝越火的脾气。

眼看争执陷入了僵局,怒发冲冠的王建宁怒拍了一下桌子,对着陈毅撂下了一句狠话转身就离开了会场。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认为王家安身为纵队司令员,竟然公开顶撞上司,必然是仗着自己有军功傍身才会如此目中无人。

所以在毛主席的心中,王建安逐渐成为了一个骄傲自满的“倔驴”,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坚决的要将王建安从上将名单上删掉的原因了。

人人敬仰的清廉将军

当毛主席下了将王建安改为中将的批示后,军衔评定小组的工作人员们着实犯了难。王建安无论是从军功还是资历上去看,都完完全全配得上上将军衔,眼看授衔在即,若要此时将王建安降为“中将”恐怕会在军中引发不小的轰动。

可是主席的命令又不得不执行,那一刻整个军衔评定小组的工作人员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就在此时,统领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他告诉工作人员说:

“先不要着急将王建安改为‘中将’,再等一等。正好王建安此时还在养病,无法出席授衔仪式,就以这个理由推迟他的授衔。”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的紫光阁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

在那一天的授衔仪式上,总共有55位指挥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建安并不在55人之列,并且他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中将名单中。难道第九兵团的司令员,连个军衔都不配有了吗?

1956年,罗荣桓旧事重提,将老将王建安的授衔仪式提上了日程。他四处收集资料,向毛主席证实了当年那场冲突仅仅只是一场误会,正因为罗荣桓等人的坚持不懈,最终毛主席终于同意为王建安补授“上将”军衔。

1956年1月,伤愈归来的王建安在北京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同时授予他还有三枚荣誉勋章,即: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2月,王建安正式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在担任军区司令长官期间,王建安将军一直秉持着清正廉洁、采椽不斫的生活作风,所以王建安在军中还有另一个称号——“王清夫”。

有一天,王老将军的家中来了不少登门拜访的客人,由于客人比较多,家中做饭的植物油不够用了,所以他的秘书就通过管理部门在当地粮店买了10斤花生油。

王建安与陈再道

可哪成想,王建安知道此事对秘书大发雷霆,他严肃地对秘书说道:“高级干部免票买几斤油,看起来确实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但这却超出了规定范围。如果一行所有干部都这么干,那么我们党的党风岂不被带坏了!”

事后,这位秘书按照议价将十斤花生油的油钱补交了回去,王建安方才作罢。

还有一次,王建安下部队做起了习惯性的“微服私访”,正好这次检查部队的长官是自己老下属。见到老领导前来检阅,这位军官当晚就摆上了一大桌子酒菜来为老首长接风洗尘,可怎料到王老将军刚一进屋就对他大声呵斥道:

“不是说便饭吗?这阵仗能叫便饭?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杜绝铺张浪费、官员送礼的现象,你我都是高级干部,我们都这般如此,那中央的指示就更没办法落实了!赶快把这些酒菜都撤下去吧!不然这顿饭我是肯定不会吃了。”

听到老首长的训斥这位领导面露尴尬,他向王建南劝说道:“老首长,您看这饭菜都准备好了,不吃不就浪费了吗?这样吧,咱们下不为例,我保证!下不为例!”

这位部队领导本想以此劝说王建安,可没想到王建安见他如此态度竟然发起了火来,王建安大声地说道:“不能搞下不为例,事情很好办嘛,酒未开瓶,收起来。这些菜,卖给隔壁的干部灶。”

眼看老首长就要大发雷霆了,这位部队领导急忙招呼属下将“超出标准”的酒菜撤了下去,直到最后一瓶好酒撤桌,王建安才动起了筷子。

在席间王建安又一次向各级军官强调了部队的纪律,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吃吃喝喝可不是一件小事,我们要端正党风,要讲廉洁,即便是点滴小事也不能松懈对自己的要求。我们是领导干部,更要时时处处给官兵、给群众做好样子。”

王建安作为我党的一名高级将领,他的革命风范与磊落品格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

他常说:“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做人民的公仆,要讲廉洁,首先应从党的高级干部做起”,为此他处处以身作则,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小结

1980年7月25日,新中国的开国上将——王建安,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73岁。一生廉洁的王老将军即便在弥留之际仍然保持着他那高尚的作风,在临终时他留有这样一句遗言:

“如今,不少人的追悼会开的都是越来越大,越来越隆重,花圈越送越多,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我死以后,你们就不要为我开追悼会了,也不要叫别人送什么花圈,把我的骨灰撒到老家的田里就好了”

王建安的儿女遵循父亲遗愿,在其离世后仅仅举办了一场极为简朴的葬礼,以至于王老将军的老同志们都是当他火化完毕后才得知他已去世的消息,而王建安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无人参加追悼会的开国将军。

王建安将军的这种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精神真的是值得所有人尊敬、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顶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