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2 11:49:01
又是一年年底了,回首这一年,你经历了什么?
因为疫情,许多行业受到影响,许多人的职业生涯也受到巨大打击。
今年,你的事业是否一帆风顺?
看着老板越来越阴沉的脸色,你每天辛勤耕耘的一亩三分地,收入没见增长,精神压力却越来越大。
也许,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时,你不再元气满满,而是质问自己,我为什么还要上班?
在上班的过程中,不再精神抖擞,而是三心二意,混水摸鱼,盼望着早点下班回家。
回到家里,今天好累啊,我需要好好休息。
躺在沙发上,倚在床头,刷着手机,想着心事,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盼到周末了,心想可以睡上一天一夜补充元气,可是没想到,睡得太多反而更累了。
是的,你累了,不仅身体累,心也累。
换一个说法,你太疲劳了。
《疲劳自救手册》告诉我们:别拿疲劳不当回事儿,持续疲劳会引发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诱发一系列疾病。
《疲劳自救手册:用认知行为疗法找回元气满满的自己》是由英国两位在疲劳领域有着二三十年经历的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专家编撰而成。
本书旨在帮助人们克服疲劳和其他相关症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本书里你可以找到疲劳对你的影响,以及两位专家总结的改善疲劳的九大步骤。
01疲劳,并不是一件小事疲劳是什么?
疲劳是一个很难解释清楚的概念,因为疲劳的感觉因人而异,人们常常会用诸如虚弱,无精打采,极度疲倦精力严重不足或精疲力尽这样的词来形容疲劳感。
疲劳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会使人变得虚弱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疲劳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性疾病,100多年前这种疾病叫神经衰弱,现在它叫慢性疲劳综合征。
导致人们疲劳的因素
病毒感染
慢性疲劳综合征最初通常与一些疾病有关,一般为病毒感染类的疾病,如腺热,腺热这种严重的病毒感染,会让我们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感到疲倦。
生活方式
生活中太忙碌,没有机会放松,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疲劳。
生活事件
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失恋、失去亲人、换工作、搬家、突然离开熟悉的地方都有可能使人们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
性格
工作努力、认真负责、对自己的期望很高的人,更容易疲劳,具有这类性格的人往往非常努力的完成所有事情,几乎不给自己留下娱乐或放松的时间。
疲劳的恶性循环
持续性疲劳通常是恶性循环的结果,一个诱发疲劳的因素导致另一个因素,进而强化第一个因素的影响,如此往复。
持续的疲劳不仅影响你的身体,还会进一步影响你的工作,财务状况,家庭关系。
疲劳,并不是你以为的一件小事。疲劳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不重视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
02九大步骤,帮你找回元气满满的自己
《疲劳自救手册》的目的,是帮助你解决一些可能导致你持续疲劳的问题。
书中给出的9个步骤:观察自己的睡眠、设定自己的目标、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活动量、症状管理、克服无益的思维模式、克服压力和焦虑、克服障碍并应对症状反复、为未来做准备。
照这9个步骤去做,你的疲劳症状会有所减轻,甚至消失。
改善睡眠质量、改变活动水平,避免身累
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身体疲惫,降低活动水平,这是“身累”的根源。
写几周睡眠日记,观察是哪些因素打扰了你的睡眠,用科学的方法调整到一个最理想的睡眠模式,醒来精神抖擞。
为自己制定一份充满活力的活动计划,平衡好活动与休息。
你做的任何事情,只有让自己感到“愉悦”了,才是好的生活方式。
克服无益思维模式、压力与焦虑,避免心累
你也许不知道,仅仅只是一些不好的想法,也会让我们生病。
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解读,它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你一味的担心焦虑,想着它的不好,你的心要承受多少负面情绪呢?你的担心又有多少会真正出现呢?
为了健康,是时候转变思维模式了。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思维方式也不是一时半刻能改变,书中详细列出了行为模板以供参考。
设定符合自己的目标,找回元气满满的你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块“饼”,睡眠、工作、学习、生活各占多少源于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你更喜欢工作,那工作的时间就多占一点,你更喜欢休闲的生活,那就把工作的时间压缩一点,让给生活。
当你出现焦虑烦躁,感到疲惫时,那么好好审视你的“饼”,调整比例到你感到最舒适的状态,又何尝找不回元气满满的自己呢?
人生在世,有高峰也有低谷,也许在低谷的时候更多,但处在低谷时,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美好的生活。
当你感到疲劳时,不妨看看《疲劳自救手册—用认知行为疗法找回元气满满的自己》,给自己充电打气,帮你调整到更好的状态,终结疲劳的恶性循环,找回向阳而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