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16:58:02
不久前落幕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促使日本政坛出现新的分化重组。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安倍晋三被推举为自民党内“清和政策研究会”的会长。清和会是自民党最大派阀,其领袖的认知将对日本政府的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动向也使日本内外都有人称“安倍回来了”。
其实,安倍去年9月辞职后保持“退而不休”状态,他以国会议员身份继续留在政界,强大的人脉以及“世袭”的政治出身使他仍对日本政局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安倍成为清和会会长而宣告“安倍派”成立,他将以更“显性”的方式影响日本内政外交。日本新政府的政策或将呈现更多“安倍色彩”。
第一,在历史问题上更加右倾化。安倍是典型的保守派,在历史问题上奉行修正主义,谋求摆脱战后体制束缚而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他在任期间多次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2013年更曾直接参拜。另外,安倍晋三多次对“慰安妇”问题的强制性、“河野谈话”的合法性等提出质疑,多次在历史教科书中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强化所谓“领土教育”。卸任后,他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更加无所顾忌。随着安倍当选清和会会长,他的右倾化言行或将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政策产生更大影响,日本与中韩等东亚国家间的历史问题矛盾也将持续。
安倍 资料图
第二,在修宪问题上更加激进化。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政府的重要政治诉求之一,但受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倍任内未能实现修宪目标。当选清和会会长后,安倍或将进一步利用派阀势力,团结自民党内保守派议员加快推进修宪进程,甚至与维新会、国民民主党等保守势力在修宪问题上合作。安倍的胞弟岸信夫稳坐防相之位,在配合美方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同时积极提高日本安保武器性能、谋求先发制人打击敌方基地能力以及提升军费开支占GDP比例等,实际是以实际行动推动修宪,这被认为有安倍在背后的支持与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