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新闻网

非洲采风35:毛里塔尼亚:“沙漠之国”中的“沙漠之都”

2021-10-31 18:05:00

劲舞团网站 http://www.523au.org/wangzhan/4/

茫茫撒哈拉,滚滚沙浪飞……

毛里塔尼亚首都

汽车在大漠中一路向南,我离开西撒哈拉朝着毛里塔尼亚境地行进……一路沙漠一路歌。旷野中的龙卷风卷起十几米高蘑菇状沙尘在大漠中急速旋转……

沿途沙漠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走进毛里塔尼亚国土,目光中仍是无边无际的大漠。去往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首都努瓦克肖特(NOUAKCHOTT)的路上,风沙简直要把汽车掀翻,尘土像云雾一样漫天飞舞,弥漫着大地……

进入市区

这就是“沙漠之国”毛里塔尼亚,面积10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其中三分之二被苍茫的撒哈拉大漠所覆盖。几经狂奔,最后来到努瓦克肖特,然而首都也没有逃脱沙漠的笼罩,四周被大漠紧紧包围,尽管它距离大西洋仅有5公里之近,却被沿海的大沙丘隔开,对于大海只能隔丘相望,而不能享受滨海的旖旎风光。首都座落于典型的沙漠地带,如果该国被称为“沙漠之国”,那么首都就是“沙漠之都”。“毛里塔尼亚是典型的阿拉伯世界,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百分九十六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实,毛里塔尼亚最早的原住民是巴福尔黑人民族,自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拥入,全国336万人中一部分为白摩尔人即阿拉伯人与柏柏尔混血人,一部分为非洲黑人,信伊斯兰教者占主导地位。”

清真寺

这是我的贴身翻译默哈默德的介绍,他曾在中国留过学,其舅舅在该国外交部工作。汽车进入市区,仍见几座大沙丘坐落在居民区,三三两两穿阿拉伯服装戴着头巾的人士提着水筒从沙丘前走过,满脸沙土,遍身沙尘,成为地地道道从沙漠中走出来的人。努瓦克肖特原来是沙漠中的一个村落,仅200人,村民以打鱼为生,1957年定为首都时国家首届政府还在帐篷内办公。经过发展,目前成为拥有80万人的城市。进入市区后,我首先参观了中国援建的国家博物馆,馆内展出了毛里塔尼亚出土的文物,展示着毛国的发展史。公元前2世纪,这里曾是罗马帝国的领地。公元3世纪,柏柏尔人南移征服了这里的黑人部落。1035年伊斯兰教传入并建立了阿尔穆拉比特王朝。15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先后入侵。1960年宣布独立。从博物馆出来后造访了这里著名的鱼市场。鱼市场紧靠海边,占地5平方公里。

海边打鱼的人们

走进人头攒动的市场,各种各样的海鱼展示在柜台上,大的有一米多长,小的按筐出售,扑鼻的鱼腥味飘出数公里之外。默说:“这个鱼市场在西非国家中是最大的,鱼贩从这购买的鱼冷冻后销往很多国家,包括欧洲市场。”

鱼市场

太阳西沉,披着晚霞我来到最繁华的市中心大道,路边拔地而起的国家银行是中国援建,大道旁边是一个农贸市场,很多人聚集在这里买卖商品,很是热闹。沿着中心大道一直前行,最后来到著名的马德里广场。马德里广场的闻名源自广场中央的雕刻,非常艺术化。

广场书雕

翻译默哈默德说:“来到毛国首都不看马德里广场等于没有来过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市区,外交部大楼、议会大厦、总统府、石油大楼建造的都很具气魄,这些都是中国援建。

外交部

国会大厦

是夜,在默哈默德带领下走进帐篷看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当地民族表演,默哈默德说:“帐篷,在毛里塔尼亚人们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传统的游牧国家,牧民最喜欢居住在散热迅速、凉爽宜人的帐篷内。

帐篷

在这个国家,即使富人也喜欢在院内或郊外搭建帐篷。当地人在帐篷内招待贵客被视为文雅之举,就连国家元首一年一度的国庆宴会也在帐篷内举行,这是国人的习惯。”民族表演一直进行到深度……

歌声,飞出帐篷在首都上空萦绕飘扬……

木鼓,击透毯房传向撒哈拉大漠深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顶点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