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新闻网

一天5毛钱就能很快乐的童年,原来以前我们这么容易满足

2021-09-24 17:00:00

业界名人介绍 https://www.zsbs.net/guanyu/

  

  ▼

  “童年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过去了,知道是好的了,却没法子细嚼慢咽了。”

  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

  长大后,我们想要回到童年。

  罗大佑在《童年》里唱到: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

  这句话成了我们童年时最美的旋律。

  如今,我们每天为了生存忙忙碌碌,生活的目标也更加复杂。

  童年逝去,天真不在,理想磨灭。

  回过头来才发现,童年才是生活给予我们最美丽的礼物。

  

  零食是那个时代里独特的记忆。

  每天放学后,大家一起冲到小卖部里。

  

  动图|源于《人不彪悍枉少年》剧照

  那时候,我们都爱吃“南京板鸭”。

  喜滋滋地买上一包,每一粒都是圆圆的。

  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

  咸咸的香味里还带着一丝丝回甘。

  

  如果同行的小伙伴有好几人,回家的路又很长。

  就会再买一包猴王丹。

  一盒里有很多很多颗‘仙丹’。

  你一颗,我一颗。

  那时候,我们总以为这就是太上老君的仙丹。

  不仅口感酸甜,而且吃了它还能成为神仙。

  如果吃完还没升仙,那就是因为吃得不够多。

  

  某天放学后,一摸口袋里只有两毛钱,

  那就买上两个西瓜泡泡糖,足够打发从学校到家里的时间了。

  大大的泡泡糖罐子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每个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口味。

  要是买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就能开心很久。

  

  女同学大多数都会买钻石糖。

  各种颜色,应有尽有。

  把它戴在手指上,仿佛戴上了一颗大大的钻石。

  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因为独特的造型和超高的颜值,钻石糖成了女生们必备的的时尚单品。

  

  夏天,小雪人冰激凌成了我们的必不可少的解暑宝贝。

  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住在巷口的老奶奶把装满雪糕的冰柜推到门口的大树下面。

  她喜欢手里摇着一把蒲扇,脸上笑眯眯地跟我们打招呼。

  每次只要大老远看到老奶奶的冰箱,大家就会欢欢喜喜地围上去。

  我们总爱买小雪人,因为它有可爱的造型和浓浓的奶香味。

  每天一支小雪人,是我们童年夏日里最幸福的事情。

  

  若要论哪家零食底蕴更深厚,那就要数大白兔奶糖了。

  横跨了70、80、90、00、10五个时期,毫无疑问成为零食界的王者。

  计划经济时期大白兔奶糖每天只有一两吨产量。

  且供应点有限,需要凭票购买。

  

  因此大白兔成了有钱都买不着的奢侈品。

  我们这代人出生后,大白兔奶糖就成了实打实的年货。

  春节期间,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给自己吃,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大白兔。

  即使到现在,大白兔也是超市里的热销品。

  

  童年是什么?

  大概就是,你吃一根我的辣条,我吃一口你的冰糕。

  没人在意是不是掺了色素和香精。

  反正,放学了,作业写完了,无论今天做什么都是快乐的。

  

  

  在没有娱乐产品的年代,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斗鸡是每一个农村长大的男孩子的必入手的游戏。

  晒场上、巷子里,小伙伴们用左手提起自己的右脚,成金鸡独立的形状。

  一声“开始!”,大家一窝蜂地冲进混战里。

  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人成为这场游戏最终的赢家。

  

  图|源于网络-斗鸡游戏

  ●跳山羊真的是一项很刺激的游戏。

  一个人蹲下当靶子,其他的小伙伴从他身上跃过。

  当靶子的人从全蹲、半蹲、90度弯腰再到低头,加大游戏难度。

  过不去的小伙伴就要变成下一个“靶子”。

  

  图|源于网络-跳山羊

  女孩子更喜欢安静的游戏。

  ●妈妈织毛衣用的毛线剪一段留做翻花绳。

  一截普普通通的绳子用手指勾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尾指一挑,就变成了不同的形状。

  

  图|源于网络-翻花绳

  ●如果在河边捡到了圆圆的小石头,那就叫上一群小姐妹抓石子。

  手握一把小石子,空中抛的瞬间,迅速在地上一抓就能收获很多的赞美声。

  几颗小石子能让一群小姑娘玩上一天。

  

  图|源于网络-扔石头

  ●要是今天能叫出来很多小伙伴,那就拿出妈妈给自己缝的沙包。

  用最美的布料,里面塞进七八分的小麦,沙包就能扔得很远。

  

  图|源于网络-扔沙包

  ●每年集会,总会有小朋友买上一管泡泡水。

  没买的小伙伴就自力更生DIY。

  洗衣粉、洗洁精往水里一搅,

  自制的泡泡水就做成了。

  稳住呼吸,慢慢吐气,可以吹成一个好大的泡泡。

  

  ●一张纸做成“东西南北”。

  里面写上我们喜欢的明星的名字。

  女明星是演小燕子的赵薇、偶像剧常驻女主角杨丞琳;

  男明星是飞轮海的吴尊、唱《童话》的光良。

  无论最后出现的是哪个明星的名字,我们都很开心能和他们有“关系”。

  这张折纸上仿佛注入了无穷的魔力,给那时的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圣诞节的时候,学校小卖部里就会有五毛钱一包的圣诞树。

  它里面有一包魔法药水,能让光秃秃的枝桠开枝散叶。

  等它变成一个毛茸茸的五颜六色的圣诞树。

  它就成了这次圣诞节里送给小伙伴的最佳礼物。

  

  图|源于网络

  ●每个期末结束后,用过的课本就成了新的小玩意。

  把他们叠成厚厚的“面包”,分正反两面。

  

  图|源于网络-打面包

  用力打一下它,如果翻了面,那它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寒假的钟声刚刚敲响,“劈啪”的炮声就出现在大街小巷里。

  男孩子喜欢玩划炮,在侧面的纱纸上轻轻一划,再往外一抛。

  女孩子为了安全起见,更喜欢玩摔炮,拿起一个小炮,往地上一丢。

  “噼里啪啦”的炮声成了那个时代里,迎春节的重要前奏乐。

  

  图|源于网络-摔炮

  “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每次女生跳皮筋,就会有男生捣乱。

  

  图|源于网络-跳皮筋

  气的小姑娘们满学校追打那些调皮的男孩子。

  斗地主都有南北差异,但这首数字歌在南北方小朋友心中的地位永远第一名,岿然不动!

  玩具贫瘠的时代,一个小小的游戏都能让我们开心好久。

  那个时候,我们的童年是和小伙伴们偷偷放炮;是一起玩“321木头人”和“老鹰捉小鸡”;是一起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农场里翻跟头;是给芭比娃娃换新衣服,是给新买的赛车模型换新壳;是饭点到了后,妈妈的呼喊,爸爸的调侃;是夜晚灯光下奶奶给自己缝补衣服的场景。

  

  

  《黑猫警长》

  “啊啊啊黑猫警长,

  啊啊啊黑猫警长,

  森林公民向你致敬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一部《黑猫警长》1984年问世,火爆大江南北,成为8090的集体记忆。

  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的那一幕成为无数小朋友的阴影。

  也因此被下架成了很多人的遗憾。

  

  《葫芦兄弟》

  “爷爷!还我爷爷!”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

  《葫芦兄弟》在8090心中的地位堪比央视每天下午的《大风车》。

  大娃力大无穷;

  二娃机敏聪慧;

  三娃钢筋铁骨;

  四娃火攻电击;

  五娃水力攻击;

  六娃来无影去无踪;

  七娃吸收万物。

  兄弟七个合体的葫芦小金刚击败了蛇精,可小蝴蝶的死是我们童年时的意难平。

  

  《哪吒传奇》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一个扎着双童髻,身穿红色小肚兜,右手混天绫,左手火尖枪,脚踏风火轮的小哪吒形象跃然在屏幕上。

  他勇敢、善良、可爱、真诚。

  以至于无论后来的影视剧如何对他进行改编,《哪吒传奇》里的小哪吒永远都是我们对他的最初印象。

  

  《虹猫蓝兔七侠传》

  “男儿有胆气,仗剑走天涯

  女儿有剑心,柔情满山冈”

  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急忙打开电视,等待六点整播出的《虹猫蓝兔七侠传》。

  因为剧情紧凑,集集高能。

  宁愿不吃饭,也不能错过它。

  而且到目前为止,这部动画片依旧是业界认证的国产动画片的武打巅峰。

  

  除了动画片,还有暑期必播剧。

  《西游记》

  序曲一响,我的整个世界都亮了。

  片头,孙悟空翻跟头的动作在我脑海里回放了千千万万遍。

  

  《新白娘子传奇》

  “哈啊哈,哈啊哈

  哈啊哈,哈啊哈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

  春雨如酒柳如烟哪”

  那个时候,每看一遍《新白娘子传奇》,就会更加讨厌法海。

  甚至还在梦里把法海暴揍一顿。

  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世上根本没有许仙和白娘子。

  

  《还珠格格》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从小,我和我的小姐妹们都喜欢小燕子,讨厌哭哭啼啼的紫薇。

  喜欢温柔如水的令妃娘娘,对恶毒的皇后和容嬷嬷恨之入骨。

  长大后才明白,不显山不露水的令妃才是整部剧最大赢家。

  因为《还珠格格》,我们恶补了小虎队的歌。

  

  每次苏有朋一出场,我们就大声唱:

  “把你的心,我的心

  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

  串一个同心圆”

  如果说以上是中国8090的集体回忆,

  那么《猫和老鼠》做到了全球统一。

  

  几乎没有配音。

  仅靠画面、剧情和音乐,汤姆和杰瑞统一了全球三代人的审美。

  这是唯一一部能让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怀着兴趣陪我看玩的动画片。

  杰瑞逗汤姆,汤姆追杰瑞。

  小时候以为他俩是敌人,

  长大了才明白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没有手机、电脑和iPad,不能快进、慢放、回看。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作品才更能令我们慢慢品味。

  那个时候,信号很差,画质可怜;

  剧组还没有那么懒,作品审核也没有那么严。

  文艺作品百花齐放,8090的人拥有了真正的视觉盛宴。

  

  

  10后的小朋友说,大人已经老了,不配过儿童节。

  可大人不只是大人,也是过期了的大孩子。

  他们依旧有资格去感受儿童节背后所承载的天真烂漫。

  

  

  大人的生活,忙忙碌碌,朝九晚九,还要大小周。

  柴米油盐酱醋茶占满了他们的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两点一线里,他们早已忘记了酣畅淋漓大笑的滋味。

  虽然他们童年时期没有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但他们的快乐也是独有的一份。

  零食、影视剧、动画片、自制小游戏是他们童年的宝藏回忆。

  简单的、没有任何修饰的快乐也显得更加纯粹。

  

  

  那时候,他们可以一整个下午蹲在墙屋的角落里看蚂蚁搬家;他们用嘴巴对着转动的风扇叶“啊呜啊呜”地喊着就很开心;趁爸妈上班,偷偷看上两集电视剧就仿佛得到了全世界;妈妈快下班了,电视机后面还是很烫,他们又会焦急万分;

  

  熬过一顿揍,明天醒来,又是快乐的一天。

  下雨天,他们专门往水坑里踩;雨伞底部的把手在手里转来转去,从来不认真撑伞;村口来了炸爆米花的老大爷,他们总是围在旁边,看老大爷转着一圈又一圈的火炉,等它“轰”一声,炸出香喷喷的爆米花。

  

  他们的悲伤去得快,快乐却一直都在。

  除了每天乐呵呵,他们也是那个时代下的幸运儿。

  那个时候,互联网浪花涌起,社交方式开始变革;那个时候,被殖民了百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那个时候,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家喻户晓;那个时候,中国申奥成功,大人们很开心,他们也跟着开心;那个时候,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登上外太空的人,他们觉得杨利伟是比孙悟空还要厉害的人;

  

  那个时候,他们从黑白电视换成彩色电视,见证了中国的迅速崛起。

  8090的童年是天真的、纯朴的;

  也是有故事性的、繁华的。

  不仅是在儿童节这天,他们的童年值得用一生来回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

  本文编辑:橙子味的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顶点新闻网版权所有